top of page

律明師兄解 智慧菩薩示詩 暨 唐.孫思邈真人存神煉氣銘讀後心得

智慧菩薩詩示:

       得道心緒,心有五時:得道的人,心的思緒變化,會有五個過程。身有七候:身體依次有七個徵候:一、言語舉止隨順外境,容貌色相和諧。二、宿疾盡消除,身心輕爽。三、填補夭折傷害,還年壽復天命。四、不老不死延長歲數至萬年,稱之為仙人。五、煉形體為氣,無假合之氣,稱為真人。六、煉氣化神,稱為神人。七、煉神還虛合道,稱為至人。

淺深之秩:心的五時與身的七候從淺到深是有秩序的。

動多靜少:心念剛開始是動的比較多,靜的比較少。

動靜各半:然後心再進入到動和靜各半。

靜多動少:再到心靜的時候比較多,動的較少。

無事則靜,觸則動也:沒有事,心就是靜的不會動,只在觸事物時,心才動。

與道冥合,觸而不動:心情心境與道暗自相合,它是不動的,即使外面事情來的時候,心也是不動,隨順應事。

補註:

唐‧孫思邈真人存神煉氣銘

夫身為神氣之窟宅,神氣若存,身康力健,神氣若散,身乃死焉:

身體是神與氣所依存的窟宅,神飽氣滿,身體自然健康力壯,神氣若消散,身體就會死亡。

若欲存身,先安神氣,即氣為神母,神為氣子,神氣若俱,長生不死:

要讓身體正常運作,先要安神益氣。氣可養神,氣可稱神之母,神是氣之子。神氣若可造到反本還原,人亦可長生不死。

若欲安神,須煉元氣,氣在身內,神安氣海,氣海充盈,心安神定,定若不散,身心凝靜,靜至定俱,身存年永,常住道源,自然成聖:

要安定心神,須要精煉元氣。氣充塞在身體內,心神安定氣如海,氣海充盈,又可安定心神。心神安定氣不散,身心就可凝結靜寂。心神寂靜又安定,身體常存,年壽永久。如此則常住道的源頭,自然超凡入聖。

氣通神境,神通慧命,命住身存,合於真性,日月齊齡,道成究竟:

通氣、通神,通靈,氣通達於心神之境,神通達於性慧生命,生命存則身體存,合於真一之性,可與日月齊久遠,成就究竟之道。

依銘煉氣,欲學此術,先須絕粒,安心氣海,存神丹田,攝心靜慮,氣海若具,自然飽矣:

可以依此銘煉氣,要學此術,在煉氣時要禁食,安定心神,氣海充盈。心神存在三丹田,收攝心神,寂靜思慮,氣如海飽滿,自然飽而不思食。

專心修者,百日小成,三年大成。初入五時,後通七候,神靈變化,出沒自在,峭壁千里,去住無礙:

專心修煉,百日有小成,三年有大成。初學者有五個時由淺入深的過程,後會有不同的七種徵候。道成時,神靈變化無礙,出沒自由自在,千里,來去居住無礙。

氣若不散,即氣海充盈,神靜丹田,身心永固,自然迴顏駐色,變體成仙,隱顯自由,通靈百變,名曰度世,號日真人,天地齊年,日月同壽:

氣聚而不,則氣如海般充盈,心神靜守三丹田,身心永凝固結,自然回復青春顏貎,變凡體成仙人,隱身顯身自由自在,靈通達一心刀,變化無礙,可說自度度人度世,名號是真人,與天地齊長久,與日月同壽限。

此法不服氣,不嚥津,不辛苦,要吃但吃,須休即休,自在自由,無阻無礙,五時七候,入胎定觀:

這方法,不吐納服氣,不有為嚥油,也不辛勞受苦,餓了就吃,累了就休息,自由自在,無阻無礙,到了五時七候,入氣胎或聖胎,而有可觀。

夫學道之人,入有五時:

第一時,心動多靜少,思慮萬境,取捨無常,忌慮度量,猶如野馬,常人心也。

第二時,心靜少動多,攝動入靜,心多散逸,難可制伏,攝之勤策,追道之始。

第三時,心動靜相半,心靜似攝,心常靜散相半,用心勤策,漸見調熟。

第四時,心靜多動少,攝心漸熟,動即攝之,專注一境,失而遽得。

第五時,心一向純靜,有事無事,觸亦不動,由攝心熟,堅散准定,從此以後,處顯而入七候,任運自得,非關作矣。

第一候,宿疾並銷,身輕心暢,停心入內,神靜氣安,四大適然,六情沉寂,心安懸境,抱一守中,喜悅日新,名為得道。

第二候,超過常限,色返童顏,形悅心安,通靈徹視,移居別郡,揀地而安,鄰里知人,勿令舊識。

第三候,延年千載,名曰仙人。遊諸名山,飛行自在,青童侍衛,玉女歌揚,騰躡煙霞,綠雲捧足。

第四候,煉身成氣,氣繞身光,名曰真人,存亡自在,光明自照,晝夜常明,遊諸洞宮,諸仙侍立。

第五候,煉氣為神,名曰神人。變通自在,作用無窮,力動乾坤,移山竭海。

第六候,煉神合色,名曰至人。神既通靈,色形不定,對機施化,應物現形。

第七候,身超物外,迥出常倫。大道玉皇,共居靈境,聖賢集會,弘演至真,造化通靈,物無不達,修行至此,方到道源。萬行休停,名曰究竟。

今時之人,學道日淺,曾無一候,何得通靈?理守愚情,保持穢質,四時遷運,形妄色衰,體謝歸空,稱為得道,謬矣。此胎息定觀,是留神駐形之道術,在口訣不書於文,有德至人方遇此法,細詳留意,必獲無疑。賢達之人,逢斯聖矣。

現代的人,道學很淺,沒有任何一個徵候,如何能通透靈體?自認的道理,也是世俗愚蠢的情境,保持著污穢的體質,隨著四時而變遷運行,幻妄的身體隨老而色體衰敗,人殁形體散歸大空,稱作得道,誤謬矣。而煉胎息的定靜觀,是留意心神長駐形體的道術,口訣不寫於文字,有德性的人才遇此法,細詳研讀留意踐行,必有所獲而不生懷疑。賢達的人,遇此而昇為聖矣。

 

附錄三:

仁元師姐解本週 智慧菩薩 暨 濟佛示詩:

智慧菩薩示詩:

得道心緒,心有五時:修煉得道者,意守靜定的五個階段。

身有七候,淺深之秩:道家煉養身形,健康長壽的七種現象,由淺入深的次序。

動多靜少,動靜各半:一、心動多其靜少,思緣萬境,取捨無常。二、心靜似收攝,但未能常靜,靜散相半。

靜多動少,無事則靜,觸則動也:三、靜多動少,攝心漸熟,動即收攝之。四、無事心純靜定,遇事則返動。

與道冥合,觸亦不動,此乃五也:五、心與道默合,遇事不動亂,攝心成熟,堅定固守,抱元守一。

以上為五種階段。

(七候:一者,舉動順時,容顏色和。二者,宿疾盡除,身心清爽。三者,填補夭傷,還年復命。四者,延數萬歲,名為仙人。五者,煉形為氣,名為真人。六者,煉氣成神,名為神人。七者,煉神合道,名為至人。)

以上為七種徵候。

 

濟佛示詩:

上離日下坤地,明出地上,君子以自昭明德。

晉卦:  火地晉 (兩個陽爻四個陰爻)。

上卦為離,代表太陽、光明,旭日東升,前途光明。下卦為坤,代表大地、柔順。

晉卦,火地晉,進也。上進、前進、晉升。

辭義:卦象為太陽出現在大地上,隱喻君臣上下的良性和諧互動,是太平盛世之象。君子效法此象,發揚光明的美德。

 

上卦坤地,下卦離火。明入地中,地火明夷。君子以蒞眾,利艱貞,晦其明也。

明夷卦:  地火明夷 (兩個陽爻四個陰爻)。明夷卦的排列順序與晉卦內外卦上下交換為交卦。

上卦為坤,下卦為離,代表日落地下,光明沒入地面。

辭義:夷者,傷也。明夷,象徵光明損傷,君子有志難伸,無力匡扶正道,小人得勢橫逆當道,引申為亂世之敗象,賢者以明德被創傷,面對局勢非常艱難,唯有守正道、堅其志,韜光養晦以自保。

 

附錄四:

世清師兄解本週 智慧菩薩示詩

「得道心緒,心有五時,身有七候,淺深之秩。動多靜少,動靜各半,靜多動少,無事則靜,

觸則動也。與道冥合,觸而不動,此乃五也。」

本詩文指道家得道的次弟,修道的基本法則,主張修心有五個階段,身體也會得到七種善候,由淺而深的次序,初時是凡人的狀態,心念多而靜念或無念的時候少,逐步的往心念少或者無念的方向修行,直至心不自起念的波浪,除外在的觸染而起者,最後連外在的觸染也不起念的波浪,這時的心才能與天道結合。

道家主張修道在於修人的心靈,人與天地互動的是心,人與道互動的是靈。像命是性的負擔一樣,心是靈的負擔,覺知是心的緣起,心是欲望的主人。所以人無不動心起念,此念者在凡人者,皆從欲而生,它們猶如灰塵一樣,不斷的堆積結垢,使靈愈發混濁。混濁的靈會往下掉,使人離仙界越遠,使靈淪落為較低階的生物,不能往上昇華。

故修行者常當制心,制心就是制心動念,初時心多雜念,二時可心念持平,三時是恬淡寡欲,四時則心無旁騖,五時能置心一處,這時的心才能稱為清淨,清淨的心使靈顯現,這時的靈才能與道互動,常謂之的靈動。而相由心生,當心清淨時,身也會跟著清淨,好處是:一當身輕體暢疾病自癒。二是減緩老化青春常在。三會延長壽命肢體靈巧。四則貌容煥發自知生死。五可靈覺出竅逍遙自在。六能變形幻化諸多神通。七將歸根復命成神成仙。

bottom of page